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講座分享」標籤的文章

從米蘭世博看西螺醬油

★時間: 106.04.23(日)14:00 ★講師: 王南琦 老師(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戰鬥媽媽的餐桌與家書」作者) 《 在食安崩壞的此刻,每ㄧ個媽媽,都必須戰鬥! 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環境不斷被污染破壞。為了守護餐桌,讓孩子們好好長大,每一個媽媽,都是戰鬥媽媽!》 - # 戰鬥媽媽的餐桌與家書 食物對於生存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項,但是我們吃進去的東西,究竟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還是想要攝取健康無毒的營養價值呢?當食安的問題頻傳,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擁有更多主導權,選擇我們所想要的食物樣貌? 2015年的米蘭世博主題為:《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 除了討論食安的問題,王南琦老師還透過分享他參加米蘭世博的經驗、慢食協會...等,從中帶大家思考,食安問題解套的可能性。透過最基本的食物教育,認識食材本身的樣貌與味道,我們也可以避免食物被黑心商人所愚弄。 我們應該用消費的力量選擇你想吃的食物,而不是被迫從商場上挑選可以吃的食物。

四月望雨音樂劇影音欣賞

再現四年前的感動,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 「四月望雨」音樂劇影音活動圓滿落幕 ! 綿綿三月天,這次我們邀集 60 多位民眾在剛啟動不久的聲泊廳一同觀賞由音樂時代劇場所製作的「四月望雨音樂劇」。看著影片,彷彿回到 1932 年的台灣,隨著近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及《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及《雨夜花》四首名曲悠悠歌聲,彷彿回到從前,回到那段美好年代。 我們曾在月光中,共度那美好的夜晚 其實,這已是饗響文教協會第二次播放「四月望雨」音樂劇。2013年 9 月 25 日那天晚上,我們第一次在西螺農會前廣場播放「四月望雨」音樂劇,當天大家梳妝打扮成劇中的復古造型,還辦理了一場星光大道的走秀,那天影片結束後,有位坐著輪椅的九十歲阿嬤不僅跟著一起唱,還喃喃說著:「那日本時代ㄟ代誌,我攏栽啦!」更有位七十歲老翁跟我們說:「好久沒有遇到這麼感動的事啦!」 重現感動 ,深耕七年的承諾 回想起當時觀劇的感動與悸動,這也是我們選擇在四年後在剛啟用的聲泊廳裡再次舉辦的原因。饗響文教協會在西螺已深耕七年,我們一直希望能推廣音樂文化、食育及紀錄片讓在地的朋友們一同關懷我們的土地,讓更多人能享受音樂與藝文所帶來的美好。 然而,在這過程中,並不是這麼容易的,因為,隨著青壯年人口的外移以及城鄉差距,多數在西螺的人們不是年紀偏大就是小孩子,又或者要連結優質的音樂活動來在地演出總是充滿各樣的挑戰!但當我們第一次於西螺農會戶外播放後,許多民眾的回饋,讓我們更有動力持續不斷的規畫各種活動,包括這次四月望雨影音欣賞會。 民眾的真誠回饋 ,堅持做對的事 觀賞後,我們特別訪問了 3 個前來參與的民眾,以下是他們的回饋: 李女士:「我今天看了這部影片很感動。非常感謝饗響文教協會,把藝文氣息帶到我們這個小鎮,聲泊廳音響很棒、環境很好,讓我們西螺小鎮越來越好,充滿文藝氣息。」 簡女士:「我參加過很多次饗響文教協會辦的活動,印象最深刻的去年在西螺觀看到『老鷹想飛』電影,而且當天還有導演親自來分享。我也參加過老街素描的繪畫課,每次參加完,都希望能有更多人可以一起參與及加入,讓西螺的文化可以被看見且越來越好。」 雲林國小的合唱老師劉女士:「從我一走進來,就感覺這裡真是一個很棒的音樂廳,感受...

《脫口罩,找藍天》放映活動

我們每天都在呼吸的空氣乾淨嗎? 曾幾何時,美麗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一片, 空氣汙染是我們健康最大的隱形殺手, 這次邀請到兩位導演親臨現場, 讓我們一起探討這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吧! ▶ 時間 :12/4 (日)14:30-16:30 ▶ 地點: 延平慈愛中醫診所2F  ( 西螺鎮延平路353號2樓 ) ▶ 導演座談: 蔡崇隆 導演 / 林家安 導演 這邊報名>>> https://goo.gl/AoZyTX

【饗響講座+簽書會】 福爾摩沙的自然之美

特邀金鼎獎作家 楊維晟老師  講座及簽書會 ▶時間:9/1(四) 18:30-20:30 ▶地點:延平慈愛中醫診所2樓(延平路353號2樓) 河流孕育豐富生態,入海處的半淡半鹹環境, 更是孕育魚苗、繁榮漁業、棲息候鳥的迷人之處。 讓我們跟著楊老師一起發現河口自然之美。 饗響特別邀請【金鼎獎作家】楊維晟老師,分享榮獲金鼎獎的「河口野學堂」一書及最新著作「台東之眼」。講座結束之後,還有簽書會喔!喜歡楊老師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了! >>這邊報名: https://goo.gl/iZGyQl

日日多肉-手做療癒小植栽

你印象中的多肉植物是甚麼樣子的呢? 讓我們透過照料多肉植栽,也照顧自己、善待自己。 ▶講師:《小山舍》蔡岳庭老師 ▶時間:105年6月5日 上午 ▶課程內容:3小時講座 + 手做植栽  大家平常家中是否有種一些小植栽呢? 對於如何照顧植栽,有沒有正確的觀念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小山舍》的蔡岳庭老師,為大家分享如何照顧多肉植物,以及該怎麼樣讓植物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 在課程中,老師除了告訴大家多肉植物的特性之外,也教大家如何分辨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的不同。每種植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習性,必須了解他們,才能夠 讓他們適得其所,也 獲得良好的照顧。 多肉植物的種類繁多,別名也很多,容易讓人混雜。老師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多肉植物及名稱,讓我們知道,原來他們原本的名稱是多麼的美麗。其中一種就是大家熟知的石蓮花,其中一個品種的名稱原來叫做東美人阿~ ▶什麼是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的兩大特性: 1.特化儲水機制 2. 景天酸代謝 ▶多肉植物什麼時候澆水最適合? 由於多肉植物晚上行光合作用的特性,白天氣孔關閉,並不想要多餘的水分,因此最適當的澆水時機是在傍晚,太陽下山之後。 接下來大家就抽籤決定選擇植物及盆器的順序囉,並且親手將選好的植物換盆,換上適合的介質。 ▲ 大家都非常地認真以及投入呢! 活動的尾聲,老師進行有獎徵答,答對的朋友可以或的一本老師的親筆簽名書,真的是太棒了! 照顧植栽,不是單方面的期待植物能夠帶給我們療癒的力量,而是透過我們用心的照顧,看到植物成長良好的樣子,進而給我們鼓勵。在繁忙的社會中,利用一點空閒的小時間,為植物澆澆水,喘口氣吧!

西螺小鎮故事多-社區影像初階工作坊

於10/13最後一堂影像工作坊-成果發表 為期三個月的影像工作坊,已經來到最後一堂課了。今天 Eric 老師要與學員討論期末作業─影像裡中好聲音 ( 配音 ) 。 學員們因為職業、興趣、生活環境的不同,所製作的期末作業也個個讓人驚艷喔。有醫師的診間故事,說出看診時發生的感人故事;布袋戲配音,聽這位學員的配音,有種被引領跨越時代的感覺;還有學員身邊麵攤小吃的一天,麵攤老闆娘雖然日復一日的工作,但過程中有趣的小細節豐富了這間小麵攤。 Eric 老師說:影像觀賞環境氛圍也很重要 ! 關掉那些影響我們的因素 ( 例如燈光、聲音 ) ,讓自己能仔細體會影和音並好好去感受其音樂、場景、劇情故事等等。學員作業分享時的氛圍正是關掉影響因素,好讓大家能把感官打開,用心去感受。 除了欣賞時當下環境的選擇外,最主要還是製作時要如何做好影像或配音。 Eric 老師現場以學員製作的配音,直接搭配音樂,利用不同的搭配技巧,有先將音樂推出來,旁白再出來、旁白先出來,音樂再跟著出來等等,多種的搭配方式所營造的感覺也截然不同。 從最開始認識公共影音資源、採訪技巧、議題發覺、老師實務分享,一直到學員自己嘗試寫腳本、錄音等,學員們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可能因為這些課程對此更加有興趣。但不管如何,第一堂課的您與最後一堂課的您已經不一樣了,且也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呢 ! 希望這顆種子能在各位的心中慢慢發芽茁壯。 各位老師、學員,謝謝大家的參與,讓活動如此圓滿 !

西螺小鎮故事多-社區影像初階工作坊

第六堂於10/11紀錄片欣賞暨映後與談 打破紀錄片的刻板印象-紀錄片也可以很溫馨、很好看。   今天邀請到柯一正導演及吳乙峰導演為我們播映319紙風車劇團紀錄片的試片,導演開玩笑的說:「這可是全球首呢!」,逗得全場觀眾呵呵大笑。這是因為要先取得影片中角色的肖像權,才能夠到其他地方放映。 欣賞影片的過程中,起初有點騷動不安,但是過了一會,大家漸漸被影片中每位小人物的故事所觸動,專心的看影片,融入在情境中,深受感動。這部紀錄片中的主角,是在社會上各司其職,努力打拼的人們,他們彼此互不相識,但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做好的事情」。期望能夠以自身小小的力量開始,將影響力擴大,促成好的成果,讓偏鄉的孩子們也能享受國家級的戲劇演出,為僅有一次的童年留下深刻的紀念。 影片放映完畢,導演請大家圍圈討論,分享看完影片後的心得與想法。一開始大家還有點怯生生的,但是經過一個又一個觀眾發言、講出心中的想法後,就像是一顆石頭丟在水中,引起的連漪一般,接連不斷的引發共鳴,場面十分熱絡。 最後邀請到柯一正導演來回答觀眾所提的問題,並向大家分享他的看法,還有319活動的籌備、開會過程。導演也向大家分享他所進行的其他計畫,同時帶給大家更多的想法。 活動結束後,大家像是小粉絲一樣,蜂擁的上前,想要跟導演們拍張意義非凡的紀念照片,導演們也十分親切的來者不拒,滿足大家的需求。 除了學習影片的製作及影像的拍攝手法之外,今天我們還多學到了影片的欣賞。透過與導演的對談,不僅能夠了解畫面當下的故事,也能得知導演拍這部片子想要傳達的訊息。看到大家活動散場後還遲遲捨不得離去的樣子,這場活動勢必帶給大家不同以往的收穫及經驗。

西螺小鎮故事多-社區影像初階工作坊

第五堂於9/15影像工作坊- 社區短片製作技術2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要有美麗的影像,還要有「好聲音」。 看似簡單的配音工作,其實大有學問。要融入整部片子的氛圍,語氣中流露自然真誠的感情之外;同時必須保持流暢,並掌握錄音的速度,還要排除配音時發生的種種NG狀況,像是『噴MIC』、氣音,配音過程台詞講錯......等等。 為了讓大家能親身感受配音的感覺,老師挑了一部影片,帶大家先看了幾遍,熟悉台詞的節奏之後,特地關掉電燈,讓每位學員一一嘗試,投入在角色裡面。過程中,有的學員笑場、有的速度太快,也有的漏講台詞,實際體驗之後才發現,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觀賞各種小短片,除了可以從中學習到拍攝技巧之外,還多學習到了聲音及文字的表現。影像經由聲音、文字效果的加成之後,就能讓整部作品錦上添花。 課程的尾聲,大家一起腦力激盪, 分成影像及聲音, 構思一個以西螺為主題的腳本,透過學員們各自對西螺的認知,找出最具代表性的畫面。 每次跟老師相互討論之後,我們總能激盪出新的想法,一點一滴的修改之後,相信最後大家都能夠拍出一部屬於自己的小影片。

西螺小鎮故事多-社區影像初階工作坊

第四堂於8/18影像工作坊- 社區短片製作技術1 Eric 老師說拍片就是在說故事,好的導演都很會說故事。 一、 鏡頭一開始「鋪陳」很重要 ※舉例: ( 一 ) 拍「民間音樂會」的紀錄片 鏡頭可以從空曠的場地開始帶入,一輛輛載滿設備資材的工程車駛入,接著工作人員開始搬運器材、準備接電線、搭建舞台、架設音響喇叭、義工人員陸續報到、戴臂章、穿背心工作服等開始就位。鏡頭串聯到音樂家們排練、試音、確定位置。 然後天色微晚,民眾攜家帶眷地魚貫進場入座,緊接著舞台燈光亮起,所有的目光都注視緊盯著舞台上,熱切期待的心隨著音樂開展放送出來。 (繼續閱讀)

西螺小鎮故事多-社區影像初階工作坊

第三堂於8/04影像工作坊-影像閱讀 今天請到Eric黃裕釗老師,教大家基本取景及取材的觀念,透過鏡頭搭配聲音的小技巧,相對於死板純畫面,反創造出引人入勝之情境,影片也會更加令人感動。 此外Eric還以果菜市場為範例,提出多面向取材觀點,提供學員們參考。茲以幫助大家了解,一樣的主題,若以不同角度觀點取景拍攝,即會擦出不同火花,而拍出來的效果就會大不同。 選定拍攝主題後,內容之取材必須由繁化簡,意即先將所有相關點子都設想好,再一一篩選去腐存菁;就像做料理一樣,先把所有可用食材都想好,再來做適當組合之選擇。 Eric提醒大家拍片前要設想清楚,並且建議大家先以紙上拍片方式進行,構思好想拍的內容,再正式著手拍攝,才不會拍了許多毫無用處的影像。 今天上課前,老師有請同學先思索想拍的題目,當場有學員提出很棒的Idea;只見大夥踴躍的提出想法,討論聲此起彼落,互相激盪出燦爛火花! 最後提醒大家,記得交作業喔!  心動不如行動,一起拍片吧!

西螺小鎮故事多-社區影像初階工作坊

第一~二堂於7/11影像工作坊課程,開課囉! 此次邀請到了 管中祥 老師 (國立中正大學傳藝系副教授) 帶領我們認識公共影音資源及公共議題的發掘與呈現。 課堂上老師陸續提出幾個議題,並提出看法以及討論,讓我們了解到這些公共議題並不是不重要,而是在現在主流新聞媒體的播報下,這些新聞常常是被掩蓋住的。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 除此之外,老師也帶我們看幾個新聞媒體在播報新住民相關的新聞時常常不自覺的帶有刻板印象的例子。社會上對於不同文化之間有著種族優劣的歧視存在,這也是值得探討的一個議題。 「所謂的和諧並不只存在一種聲音而是存在多種聲音並相互傾聽、彼此尊重,公共討論。」 這正是我們都需要學習的一種能力。 看大家聚精會神地聽課,想必此次課程獲益良多,讓大家更了解公共議題的重要性了。 第二堂課, 我們則是邀請了 王建雄 老師(公視PEOPO專員) 來教大家「公民新聞的影像製作」,一開始老師就講到一句重要的話請大家一定要筆記下來「 拍新聞的靈魂最重要的是訪問」。 此次的課程,王老師告訴我們拍攝一則影音新聞的過程,並從中去解釋每個過程的細節以及術語。看大家笑得合不攏嘴就不難想像課程的有趣程度囉。 除了透過許多有趣的廣告、新聞影音去剖析拍攝的手法,讓學員們慢慢從中去了解每個鏡頭底下的秘密之外,老師還 從如何取得引人注意的題材到拍攝的技巧,以及取景的角度、拍攝的手法,一步步的引導學員實際操作。工具不外乎是大家隨身攜帶的手機或是簡單的數位相機就可以囉。大家也都興致勃勃的嘗試。 最後,在王老師的帶領之下,學員還合作拍出一支小小的短片呢!上完這堂課,不要再覺得拍影片是件困難的事了,先從手邊最簡單的手機開始吧。 雖然從早上一直上到傍晚的課程,大家都有點疲倦了,但是想必大家一定是帶著滿滿的收穫,迫不急待地想拍攝一支屬於自己的小短片吧。千萬謹記老師的叮嚀,先從still拍攝手法開始唷! 另外老師有介紹一個線上教學網站,教大家拍攝影音的一些基本技巧,不管是當天上課的學員想要溫習功課;或是沒上到課的朋友想要在家自學,都可以點以下連結前往學習唷。                 ...

【7月饗響】西螺小鎮故事多-社區影像初階工作坊

拍攝剪輯快速入門,用影音說自己社區的故事,一流師資,免費招生中! 師資: 管中祥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王建雄 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專員 黃裕釗 大地夢田傳播事業有限公司製作人/台灣永豐米糧行負責人 吳乙峰 紀錄片導演/微光影像有限公司負責人 課程資訊: 7/11(六) 10:00~17:00/管中祥、王建雄  公民行動影音 講師帶領社區民眾認識與使用公共影音資源,社區拜訪與採訪技巧、議題發覺掘與主題定位等。 8/4(二) 18:00~20:00/黃裕釗 影像閱讀 講師教導紀錄片美學認識與影像閱讀概念,帶領社區民眾討論,從而幫助學員發想影片企劃與指導腳本撰寫 8/18(二)、9/15(二) 18:00~21:00/黃裕釗 社區短片製作技術 講師帶領學員檢討拍攝素材與進度,討論影片剪輯觀點與想法,給予專業建議,協助修正拍攝或剪輯之方向,並指導解決技術瓶頸。 10月(擇日舉行)/黃裕釗、吳乙峰 成果發表會暨社區紀錄片進階研討會 講師講評學員短片作品,導讀專業導演拍攝之社區紀錄片,帶領學員進行進階研討評析。 報名資訊: 為維護教學品質,本系列課程限招收學員名額12名 報名表請於上班時間親至協會辦公室填寫報名資料並繳納保證金1000元,出席時數達2/3者,保證金全額退還。 (協會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 8:30~12:00、14:00~18:00 西螺鎮延平路353號2樓 05-5871102) 報名受理日期為即日起至7/7止。 主辦單位:雲林縣饗響文教協會、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指導單位:文化部

20150328、29曬著春陽畫畫趣-速寫初體驗

 這個溫馨的夜晚,Sunny帶領我們試著放鬆心情,大膽玩線條!     速寫是為自己,出於自己,給自己 Sunny說這是最重要的心態準備,速寫沒有好壞對錯,是一個經驗,一個紀錄,一種溝通,一種表達。       享受失控的樂趣  拋開像與不像的念頭,感受線條和形狀的律動,Sunny帶大家嘗試用棉線、樹葉、竹枝等工具畫畫,享受「失控的樂趣」。   許多學員本以為會畫得一塌糊塗:「唉呦,用樹葉怎麼畫啊!」,沒想到意外產生許多充滿生命力線條的佳作呢,大家畫得欲罷不能! 用眼睛去畫,不要用腦袋去畫 Sunny說這是最重要的原則,因為腦袋中的認知會不斷干擾作畫的過程。Sunny邀請大家畫自己的手,但過程中完全不要看紙張,也不要想著它是隻手,而是觀察它的外型,線條,看到是怎樣就怎樣畫。 (有學員還表示用左手畫反而更好,不受拘束,線條更自由呢!)   大家當晚的作品排排躺,大家都畫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呢!   -------------     第二天,謝謝老天給的好天氣,我們曬著春陽畫畫趣囉!   Sunny說,初學者可以先從小物件開始練習,累積成就感。 台灣永豐米糧行充滿精巧的小物件,素材之豐富! 學員各自挑選喜愛的一景,開始限時速寫暖身囉! (感謝台灣永豐米糧行提供場地)       美麗的延平老街當然也是重要的取景素材囉,學員們更嘗試集體創作,每人認領一棟建築,再拚成一張街景圖!     學員分享自己在速寫所認領那棟建築時的過程與感想,Sunny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談,例如去繁化簡-從自己喜歡的建築元素畫起,重複單調的可以簡化或省略,並掌握80-20原則。 (眼光放在觀察繪畫對象的時間要佔80%,看紙張的時間只能佔20%) 再來一次作品排排躺,看到美麗的延平街景躍然紙上,且各有筆觸個性,是不是很精采呢?     

[3月饗響] 曬著春陽畫畫去-速寫初體驗

  繪畫不是屬於少數人的特有能力, Sunny將分享她從沒有任何基礎, 到可以享受繪畫樂趣的心得。 邀請你一起舞動線條,記錄生活, 重新喚醒你的塗鴉本能。 「速寫」是用線條, 將直接觀察後的人或物記錄下來。 藉由速寫可以打開我們的眼睛, 更深刻體驗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帶上喜歡的筆,遊玩的心, 我們曬著春陽畫畫去!     講師:陳慧珊Sunny --西螺場                                                          3/28(六)19:00-21:00-室內講座與練習      荒野西螺聯絡處(西螺鎮延平路353號2樓)   3/29(日)09:00-12:00-戶外實地速寫         台灣永豐米糧行、延平老街、東南中學     (戶外實寫限10人,需先參加3/28課程)         --虎尾場 3/27(五)19:30-21:30-室內講座與練習 虎尾厝沙龍(虎尾鎮民權路51巷3號)  3/28 (六)09:00-12:00-戶外實地速寫  福民老街、虎尾厝沙龍、德興宮 (戶外實寫限10人,需先參加3/27課程) 報名網址及電話: http://goo.gl/pfqX9l / 05...

20150113 用影像說故事-捕捉自然與人文的表情

本次邀請到〈大地夢田傳播事業有限公司〉製作人,自然與人文職業攝影經驗豐富的Eric,來帶領我們學習「如何用影像說故事」。       Eric開場就點出: 「今天不是來教大家拍出美美的畫面,而是怎麼用影像說好一個故事」。 而他補充道,重點不在有沒有專業的設備或軟體,而是拍攝者有沒有「影像閱讀」的概念,以 及自己的「觀點」。   運鏡構圖的表情! Eric臨場cue出真人示範,假設從不同角度、鏡頭遠近拍攝,對於畫面情緒呈現都有很大的不同。 除此之外,光線的明暗強弱、文字的顏色字型、聲音的頻率快慢,也都有各自的表情,都是佔據影像中重要的角色,所以無論是事前場勘或是事後剪輯都不可輕忽。   拍攝與剪接者都要有分鏡的概念! 即便只有單機固定架設,也可以用相機機動捕捉精彩瞬間的畫面,作為後期剪接補鏡頭之用,最忌諱從頭到尾畫面靜止不動沒有張力。  Eric利用饗響Logo舉例說明,即便是靜態的一張圖片,如何跳脫平面美編的思考,只用圖像文字去解釋,而是讓他「動」起來,例如拆解再組合,利用動態畫面去達到述說的效果。       Eric精彩豐富的實例說明分享,十分受用,聽眾們都聚精會神勤作筆記呢。 不需要專業的器材,有了「影像閱讀」的概念,用手機也可以拍出好作品,不是不可能喔!     

[1 月饗響]用影像說故事-捕捉自然與人文的表情

  用影像說故事-捕捉自然與人文的表情   *   影像有著文字所不能傳達的感動。 但是如何運用影像說好一個故事? 可是大有學問的! 透過Eric老師的經驗分享,案例說明, 邀請您就從今天起, 嘗試用簡單的影像工具(例如手機!) 紀錄與分享生活精彩~   * 講座時間:2015年1月13日(二)18:30-20:30 講座地點:荒野西螺聯絡處(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353號2樓) 報名網址:  http://goo.gl/4x6XgM 報名電話:05-587-1102 ※名額有限,需事先報名。   *   講者:黃裕釗 Eric  -〈大地夢田傳播事業有限公司〉製作人、〈台灣永豐米糧行〉 負責人   影音製作經驗 / 編劇、攝影、音效、配音、導演、製作人 自學生起即一直參與登山、潛水與自然文化攝影 79年中國文化大學 海洋系生物組 畢業 82年度新聞局廣電基金攝影剪輯班 畢業 82年起投入電視之自然與人文影片製作迄今   曾參與製作: 觀光局、新聞局、公共電視等自然或人文系列影片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北海的珊瑚生態之美』影片 華頌電視台『疼惜土地.疼惜咱台灣』全系列短片 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自然保育』系列影片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高屏溪流域』系列影片 雲林縣政府98年公共傳播計劃及其它影音系列之製作 雲林縣政府99年雲林縣影音教育暨縣政宣導平台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