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食育活動」標籤的文章

春之養生系列講座-【春之饗食】

★ 時間: 106.4.22 (六) 14:00 ★ 講師: 小蝦 老師 /游熙明 醫師    上週四,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緊接著炎熱的夏天就要來了。 我們趕緊抓住春天最後的尾巴,教大家要怎麼料理當令食材,成為一道道美味又養生的春之饗食~ 「油漬小番茄」、「什錦佛卡夏」、「胖圓茄料理」、「匈牙利牛肉湯」、「歐亞交匯博斯普魯斯牛肉湯」 ( 游媽媽牛肉湯 )、「粉光神氣雞」、老師加碼的「鮮嫩雞胸肉」及超好吃的烤小地瓜。 雞肉、番茄、茄子、地瓜都是春天必吃的養生食材,經過老師的巧手,普通的食材都搖身一變成為豐盛的佳餚呢!

《報名資訊》春之養生系列講座

☀ 時間 :  4/11(二) 19:00-20:00   跟著節氣輕鬆養生                4/18(二) 19:00-20:00   萬病從根治                4/22(六) 14:00-16:00   春之響食實作課                5/2  (二) 19:00-20:00   春之養生食的秘辛 ☀ 地點 :聲泊廳(雲林縣西螺鎮中山路229巷12號) ☀ 講師 :游熙明 醫師 你知道跟著節氣養生,就能輕鬆擁有健康的祕方嗎 ? 在春天怎麼吃最健康嗎 ? 如何簡單按壓穴道,增強體力或是改善不適症狀 ? 求醫不如求己,本系列講座將公開春天養生秘辛,並教你如何吃的健康又輕鬆「接地氣」 ! ☀報名網頁: https://goo.gl/w8IVR6

《報名資訊》從米蘭世博看西螺醬油

✦ 時間:4/23 (日) 14:00-16:00 ✦ 地點:延平慈愛中醫診所2F ✦ 講師:王南琦  食安風暴不斷,我們如何食起幸福?食在安心? 邀請您一同來聽聽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王南琦的分享, 她以參觀米蘭世博的經驗分析台灣食安,更希望與西螺鄉親聊一聊,如何參考歐美經驗,替我們的下一代保存傳統食物的光輝歷史,再創風潮! ➤報名網頁>> https://goo.gl/8gHUnE

【饗響食育】油你真好-發現超級食物&鮮榨苦茶油

▶講師 :黃捷纓 老師 ▶時間 :11/5(日)下午14:30-16:30 ▶地點 :饗響廚房(西螺鎮延平路464號) 這邊報名>>> https://goo.gl/z7pPAE (報名截止)

【饗響講座 / 簽書會】 食貨誌

透過食物的故事,掌握食物的歷史、地理背景、烹調技巧, 就越 知道 如何煮出好東西、如何吃到好東西。 漢堡為何叫做漢堡? 咖哩是不存在於印度的料理? 牛排為何是業餘廚師最容易勝過專業廚師的菜? 中東烤肉沙威瑪和突厥人的神祕關係? 正宗日式拉麵並不存在在世界上? 連大廚也不懂的鮮味的科學? 用台灣米如何煮出日本吃到的白飯? 二十個有趣又有道理的美食故事! ▶講師:鄧士瑋 老師    (喜歡自己動手做飯吃,喜歡研究食物背後的故事與理論) ▶時間:105.10.29(六) 14:30-16:30 ▶地點:延平慈愛中醫診所2樓 ▶ 報名網頁: https://goo.gl/NT9sW M *現場購書可享特別優惠!還可獲得作者親筆簽名喔!

《我的剩食日常生活─清冰箱創意料理》

 一起透過廚藝巧思將剩食再帶入日常生活, 珍惜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點滴美味 。 ▶ 時間:105年6月4日 ▶ 講師:黃尹宣 老師 ▶ 課程時間:2小時講座+1小時手做+分享 ▶ 今日手做料理:剩食料理大變身 上周饗響 先帶大家了解何謂剩食(點我看上周課程)之後,這周尹宣老師向大家分享了他在 義大利 北部的小鎮Bra 追隨慢食的小蝸牛之路還有 他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Instock」剩食餐廳實習的故事、以及藉由打工換宿、貼近大自然的生活! 何謂慢食( Slow Food) ? 慢食是一種生活態度,連食物種植、生產、取得的過程都不追求快速,提供另一種不同於速食產業的思考方式。 慢食並非指的是慢慢的吃東西,而是仔細的品味食物,除此之外,食材也是希望透過 自然、環保的方式取得。 「Instock」剩食餐廳 為了減少食物的浪費,他們每天到超市蒐集即 將被丟棄的食材,視當天蒐集到的食材,由主廚料理成一道道美味的佳餚 。重新找回食物的價值! 聽完了尹宣老師的分享,大家開始將所帶的食材一一放在桌上,這 次與之前不同的是,老師現場請大家一起討論,看看從家中帶來的材料,能做出甚麼樣的料理。 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大家開始分工合作,接下來看大家會變出什麼樣的料理吧! 大家使出渾身解數,在短短的半小時之內,烹煮出了8道菜及一鍋湯!真的非常厲害呢! 最後,除了大家相互分享美味的佳餚之外,老師還請大家學習「品味」食物。必須把吃到的食物,寫下吃起來的感覺,細細地、且慢慢的品嘗食物。 透過這次腦力激盪後的料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其中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皇宮菜+炒豆輪的這道料理。兩個搭配起來的組合意外的美味呢! 相同的食材只要利用一點小巧思,大家也能變出美味的料理喔!

《食話食說-那些年我們一起浪費的食物》

~浪費的,不僅僅是食物!~ 「丟棄」的背後,牽動的是更多資源的耗費、心血的踐踏。讓我們一起了解,如何從個人開始做起,珍惜糧食、善待環境。 ▶講師:陳其農 老師 ▶課程時間:2小時講座+1小時手做 ▶今日手做料理: 綜合口味大阪燒、烤蔬菜、番茄盅、杯子蛋糕、烤地瓜泥煎餅 很多朋友聽到「剩食」,第一個反應都是「蛤!用廚餘做食物?」乍聽起來很不吸引人,但其實剩食並不只是吃不完的食物,還有因為超市特價而不小心手滑買太多食物回家,才發現吃不完的食材。 今天老師除了要教大家如何將 剩食變盛筵之 外,同時也告訴大家,就算我們每一餐都認真將飯碗裡的食物吃得乾乾淨淨的,但我們仍舊在一天之中浪費了0.265公斤的食物。到底這些食物浪費在哪裡呢? 多數的人對於剩食的概念都侷限在家庭廚餘的印象中,但其實有很多的食物都還沒有送到我們的手中就已經被浪費掉了。 ☹原來在這邊被浪費了 ☹ 1. 為符合市場的規格而丟棄了不符的食物: 過小或長相NG的食物,像是兩隻腳的蘿蔔、迷你的紅椒...等,但其實他們的食用價值及營養成分是完全相同的! 2. 生產過剩的蔬果類: 當某項蔬果正值產季的時候,容易造成市價崩盤,當採收及運送的價值比販售所得利益還高的時候,這些蔬果就會任由其腐爛,重新成為土壤中的養分。 3. 1/3的潛規則: 假設一項食品的保存期限為一年,當製造商出貨到通路商的時間已經超過保存期限的1/3,也就是四月的話,由於 通路商考量到產品的保存期限過短,而無法接受這樣的產品,就會讓 這些食品面臨被丟棄的命運,但實際上這些食品並沒有過期。 4. 因為優惠活動而購買過多的食物: 千萬不要"買太多、煮太多、放太多",就可以減少食物的浪費。 老師也提及許多國家對於「剩食」議題的關注以及應對的辦法,希望能讓更多的食物發揮他們應有的價值。 接下來,到了最期待的手做時間!大家分別從家中帶來了豐富的食材,一起跟老師集思廣益,利用這些食材做出好吃的料理。 ▲發芽的地瓜及三隻腳的紅蘿蔔都可以派上用場喔! ▲大家都分工合作,認真的備料 ▲成品出爐囉!菜色擺滿整個桌面,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嚐嚐味道! ...

手助好食光《自然甜手做不失敗低糖點心》

~ 在手做的過程中,找回食物美好的價值,及生活的好品質 ~ ▶講師:廖敏雲老師 ▶課程時間:1小時講座+2小時手做 ▶今日手做料理:杏仁豆腐  /   8吋戚風蛋糕 老師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兩種簡單的料理,利用天然的食材,化為一道道美味的佳餚。 首先登場的是杏仁豆腐。相信許多人都聽到杏仁都會聞之色變,因為多數人對杏仁味的印象都是清潔劑的味道,刺鼻不好聞。但是今天老師教我們做的這道料理,可是完全都沒有那種討厭的味道喔!因為是利用天然的南杏下去製作的,而不是在像在外面販售的杏仁茶有加添加物的喔。 杏仁豆腐的秘訣在於炒的時間及火候要掌握好,做起來才會Q彈好吃。 ▲ 杏仁豆腐炒起來可是要出點力的 另外一道料理是製作8吋的水果戚風蛋糕,不添加香精的減糖料理。 ▲大家都分工合作,認真的將材料混合! 老師透露想要蛋糕表面烤起來漂亮的話,必須在蛋糕出爐後,連同烤盤在桌上敲一下,目的是破壞蛋糕的組織,讓蛋糕更能定型,而不會因時間一久,受到重力的關係而表面凹陷。接著讓蛋糕倒扣冷卻後,就可以開始裝飾蛋糕囉! ▲大家都手藝都非常好,把蛋糕裝飾的很漂亮! ▲今天的成品(杏仁豆腐+戚風蛋糕) 母親節快到了, 注重養生的你, 利用周末午後的時光,嘗試製作健康又簡單的甜點給媽媽一個驚喜吧! 健康和美味可以兼顧,再也不必聞"糖"色變。 接下來還有三場活動,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喔! 報名網址>>> https://goo.gl/hahyjp 詳細活動內容請見>> http://goo.gl/z9rskA

【饗響食育】珍惜、善待-手助好食光

  食育活動 來囉! 喜歡動手做的大朋友、小朋友們,不要錯過這次的手作課程喔! 我們邀請到不同領域的講師,帶大家了解對待食物的態度以及關心剩食議題。 這次還有大家最喜歡的多肉植物,不管是上班族還是還是家庭主婦;不管是放在辦公桌前還是家中的小庭園,透過照料多肉植物,讓您在緊迫的生活中,喘口氣,放鬆心情。 歡迎大家一起動手玩! *活動報名網址*: https://goo.gl/t02NMM 有任何關於活動的問題,歡迎來電詢問  05-5871102 賴小姐 

2014/11/15「知味」、「品味」、「玩味」 - 慢食台灣

    本次饗響很榮幸邀請到知名作家、食材達人-徐仲老師與我們分享他對於慢食理念的理解與實踐,以及對台灣食材的觀察還有行銷的期許。徐仲老師的分享不僅風趣,許多意見與看法也讓聽眾覺得十分受用,和我們一起回顧當日精彩活動紀錄吧,並且不妨從今天開始就試著實踐看看!   徐仲老師介紹,自己是因為愛吃所以誤進了看似跟吃有關的營養相關科系,卻驚覺這是個只談營養不談美味的領域。而台灣社會以美味的小吃王國自傲,卻對美味背後的道理不甚講究。除了客觀談營養、主觀談美味,到底什麼是台灣味?比如肉燥飯 : 用什麼米?怎麼煮?豬肉用什麼品種什麼部位?又要用哪種醬油?思考著這樣的問題要怎麼回答的徐仲老師,認識了義大利的慢食組織-該組織試圖從飲食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教外國人認識義大利食材,證明庶民飲食文化是可以也值得深究的。而根據他自己的學習經驗,將慢食精神原則總結出三大重點:知味、品味、而後玩味。      知味,來自於對原味的追求   緊接著,徐仲老師以最近的食安風暴為引,向我們拋出了疑問:食安風暴要怪誰?生產者固然黑心缺德,政府固然沒有做好把關的動作,但我們自己呢?產品如果已經標示成分出來了,我們有認真看嗎?我們有多久沒自己熬過一鍋雞湯了?我們分辨得出來純雞湯與雞湯塊的差異嗎? 談美味之前要先認識食物本來的味道 - 徐仲老師說,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用怎樣的態度面對食物」「是不是知道食物本來的味道從而進行選擇」。     品味,源自於美味的辯證   舉例來說,義大利麵百百種,有的貴有的便宜,憑什麼?徐仲老師分享了他在義大利的製麵廠探訪的經驗為我們解答,其中一個原因是品種,除了一般小麥,和品種較為古老、風味較為豐富的的杜蘭小麥,還可以細分為許多不同品種而各有其風味特色,一些專業的製麵廠還會混和不同麥種使用的比例來製作出品牌的年度代表作!其他原因還包括小麥的存放或研磨方式。但有沒有更容易,站在賣場現場就可以判斷的基準呢?徐仲老師說「有!就是模具」。不鏽鋼的模具快速壓取麵團,麵條表面平直光滑;傳統黃銅模具壓取緩慢,麵條表面粗糙,拌炒時更容易充分沾附醬汁,這便是美味的秘密。徐仲 老師以此為例, 提醒我們仔細觀察, 用...

2014/10/18 小資女的節氣食遇~~

該如何用簡單的食材、方法,做一頓健康好吃的養生餐呢?就讓吃喝實踐家維莉來告訴我們吧! 在引言人游醫師的介紹下獲知,曾維莉講師不僅僅是位美食家喔,愛心不落人後的她曾在南海大海嘯發生後,遠赴斯里蘭卡當了兩年的志工!! 食材、節氣與身體五行的關係可是大有學問喔! 看到這豐富的菜單,是否已味蕾大動呢~ 五行胡蘿蔔、金針、枸己、秋葵....樣樣都是最能嘗到「原味」的食材! 烹調學習中~~~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佳餚上桌了~~經過了這堂課,是不是更知道如何順著節氣養生,吃得簡單~吃的美味~更吃的健康呢? 更多精彩照片( 連結 )

[饗響11月] 知味、品味、玩味-慢食台灣~報名囉!

知味、品味、玩味-慢食台灣(食材達人:徐仲) 講座時間:2014年11月15日(六)14:00~16:00  講座地點:荒野西螺聯絡處(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353號2樓)  報名網址: http://goo.gl/bcn3qh 報名電話:05-587-1102  座位有限,需事先報名。 * 看到「慢食」兩個字,你會想到什麼呢? 是慢慢煮菜?還是慢慢吃飯?答案是...都不是! 慢食,Slow Food,是一種不同於速食的飲食態度, 認為食物必須符合美好(Good)、安全(Clean)和公平交易(Fair)三宗旨, 食物不僅攸關溫飽,還牽涉政治、農業、文化及環境等層面。 在此之外,強調土地滋味與在地飲食之美的慢食態度, 在食材達人徐仲眼中, 更是維護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助力。 徐仲因著一股對美食的熱情求學義大利, 回台後,他依著「知味」、「品味」、「玩味」原則四處旅行, 用味蕾體認台灣之美,致力於將台灣的飲食文化推向國際。 這一次,徐仲將與我們分享他與一群義大利慢食大學學生, 以環島實踐慢食的「慢食之旅」。 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行! * 【講者】食材達人-徐仲 徐仲是一位營養師,也是台灣第一位取得義大利慢食大學碩士學位、專精台灣與義大利的食材研究者。自2001年開始,徐仲也在各大書報書寫餐飲及農產品等相關專欄文章或作品,包括自由時報、時報週刊、TVBS食尚玩家、鄉間小路、有機誌、飲食雜誌等。 ◎講者部落格/粉絲頁 從產地到餐桌--徐仲的飲食文化研究 http://bigant04.pixnet.net/blog https://www.facebook.com/justeating

10月活動報名額滿!

「小資女的節氣食遇」活動報名於9/17額滿! 若您對活動有興趣,請來電05-587-1102或來信shine.yinlin@gmail.com詢問是否尚有候補名額並等待排序! 負責人饗響文教協會 程小姐

[10月饗響]小資女的節氣食遇~只有10個名額喔!

小資女的節氣食遇 講座時間:2014年10月18日(六)14:00~16:00 講座地點:饗響文教協會(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464號) 報名網址:http://goo.gl/Q60Dq4 報名電話:05-587-1102 名額10位,需事先報名,用手機掃瞄 QRcode 更方便喔! * 在職場辛苦奮鬥的小資女們, 還在用最短時間打發三餐嗎? 有多久沒有好好犒賞自己的味蕾了呢? 荷包癟癟沒關係,養生餐自己動手做! 不需要專業的廚房、 不需要完善的廚具, 更不用擔心廚藝不夠嫻熟。 在即將進入冬季的節氣裡, 饗響要告訴妳, 如何輕鬆為自己準備一桌養生能量餐! ※材料費:200元/人 ※實作餐點:麻油雞絲薑飯、核桃枸杞粥、蒜味金針赤肉、冬瓜薏仁湯、百香漬青椒、桂棗湯圓甜湯 (主辦單位保留實作餐點更動權力) * 【講者】曾維莉/吃喝實踐家 彰化人,現居第二故鄉台南。 護理背景。從小就喜歡逛菜場觸摸各種食材,想像切割烹煮後的滋味會很興奮。因為多災多病被許多中醫師開立過禁忌飲食清單,火大開始鑽研食物屬性與節氣養生知識自救口腹之慾,並開發出「單身客+簡意廚房」條件下也能輕鬆買、輕鬆煮的養生菜式。至今仍在鑽研生命課題「從吃喝中活在當下」!

2014/08/30 在地好食材特搜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是一個關注環境議題的獨立媒體,更是亞洲唯一一個蒐集整理環境新聞的媒體平台,期望透過訊息的蒐集、整理和分享給社會大眾,讓每個人開始關注土地、環境,進而起身行動!饗響在知道環資中心開始提供社會各界申請各類的環境講座分享後,迫不急待地就申請了這場「在地好食材特搜」!也很開心劉欣維老師來到西螺和我們一起聊聊喔~ 劉欣維老師本身是化工背景出身,他說自己一路 的 求學過程就和台灣大部分的大學生一樣,似乎和社會沒有什麼接觸。直到研究所二年級的某一天,他一如往常地做完實驗,準備把化工藥劑倒到水槽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在把自己實驗時連碰都不想碰的東西倒入水槽,這些藥劑將會沿著水管、下水道進入河川、大海,而這些自然的水域,卻是我們生活環境的周遭、是我們食物的來源。在做完了實驗後,人們自己享受研究成果,卻將汙染留給土地,然而這些污染最終也會回饋到人類的身上。這些思考,讓欣維老師決定在畢業後進入環保團體,成為一位平均一年可以講兩百場環境議題推廣講座的講師。 究竟如何定義在地食材呢?在自家後院生產的食材?在雲林西螺生產的食材?在雲林生產的食材?在台灣生產的食材?還是在地球生產的食材?「在地食材」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重要的是,讓我們在選與吃的過程中,對縮短食物里程、愛鄉愛土、協助小農、保護飲食文化和物種多樣性盡一份心力,更能享受新鮮食材。 劉老師以兩個小故事,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食物生產體系的改變。 墨綠帶紅的黑柿番茄,是雲林台西的重要物產,然而,黑柿番茄的產量卻在這十年來不知不覺地減少中。「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一句看似告訴人們吃番茄有益健康的slogan,搭配鮮紅番茄的引進,這樣的商業操作,讓消費者漸漸只選購紅色的番茄,黑柿番茄的銷路少了,產量自然也降低了。 另一個故事,則關於香蕉,香蕉是高雄旗山的重要物產,到旗山觀光,更不免採購些和香蕉有關的伴手禮。有一回,劉老師在旗山買了香蕉餅乾回台北,和同事們正吃的不亦樂乎時,突然心血來潮的拿起了包裝想看看餅乾的成分,沒想到卻看到香蕉餅乾的產地是菲律賓,這讓劉老師的心中有了很大震撼。為什麼在台灣香蕉產地買到的香蕉餅乾,生產與加工的地點確是菲律賓呢?為此劉老師再去了一趟旗山,親自詢問名產店老闆,老闆回答:「這樣比較便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