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饗響公共論壇[第12期]= [服貿專題系列] 三個月之後,一趟思考旅程的休止符=


※饗響公共論壇──服貿專題系列※
=第12期=三個月之後,一趟思考旅程的休止符
2014.6.27
主編的話/陳慧如(雲林縣饗響文教協會理事長)
  
親愛的饗響之友們,歷時三個月,12期的「饗響公共論壇──服貿專題系列」在此劃下休止符。這是一段不容易的思考旅程。感謝所有願意花費時間、精力與我們同行的讀者,以及一路上不吝給予建議和接受本期邀稿的朋友﹔我們一起實踐了公民社會參與、關懷、對話的精神。
也要對所有被我們轉載的作者們致意﹔他們對於《服貿》、《核電》等複雜「公共議題」的探究、提供我們認識與理解的基礎。
在此由衷感謝編輯室的工作夥伴﹔他們以人為本的熱情,每每讓我感受到,「我們是在一個比我們自身更廣大一點的世界參與著社會生活。」
民主的社會,從來就不是一個最安逸的選擇。在這裡也對所有投入學運的朋友們致敬,透過他們義無反顧的挺身而出,台灣社會得以集體反思,我們需要把人的價值重新找回來。
逆境中找解答。希望我們能一起透過細膩的認識、創新的思考,尋找到屬於我們的關懷以及行動方式!
  
編輯室分享
    
〈總論~過去11期的回顧〉/饗響公共論壇編輯小組

節錄:「眼前這些複雜的公共議題,是因為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緊緊相連,才被稱為公共議題(…)《服貿》,讓我們重新思考民主」的意義;除此之外,我們還看見經濟發展該如何被更細緻的討論而對更多人來說,不只是個人的就業問題、企業的存續問題,更是我們想要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家鄉』的問題。」
 
〈關於318後的吉光片羽〉/陳誼珊(饗響公共論壇編輯成員)

節錄:「在太陽花運動中,人們開啟的也不僅是對議題的關心,更有對運動過程中所遇見的人與人的關心,每個人的身上都乘載了一個世界,那或許是一個世代、一個地域、一個職業、一個群體的縮影,在這些生命的交織、相互關懷、互相傾吐中,『議題』才成為真實,我們也在其中不斷地自我蛻變與創造改變。(…)除了那些關於經濟或政治的辯論,以及所有能『改變什麼』的行動,也請記得318後所有涉及真正生命的吉光片羽,這些充滿人性與情感的片段,才是讓『人』持續成為行動目的本身的重要養分。」
 
〈民主,不是過去完成式,是現在進行式。〉/張惟默(饗響公共論壇特約編輯成員)

節錄:「作為台灣人,作為台灣的公民,作為自己國家的主人,該怎麼做?我們都正在學習。(…)民主開始變得更不容易,答卷的方式從挑出一個選項,變成寫下屬於你/妳自己的答案。(…)自己的服貿自己審,這一句標語象徵著對於民主落實期待,然而,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作主的難度……。以我來說,在釐清事情的癥結,以確定自己的主張,過程中每每碰壁。我必須了解立法院的運作,必須釐清從國際到國家法律的運行準則,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還必須破解許多學者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這些原因,都可能使得人們再次退回到圈票處的位置,一如往昔的投票蓋章就好。」
 
讀者回響
  
〈服貿協定是為誰簽?好處到底誰得到?〉/賊鷗(雲林荒野成員)
節錄:「我不懂服貿協定,但我所看到的事實是,當大家在開始吵吵鬧鬧時,最後出來說贊成的人,要不然是大企業(在中國投資額是在台灣的好幾倍,在中國的員工更是台灣的十幾倍),要不然就是本身已在產業佔有極大的優勢者。他們口口聲聲說不要怕競爭,一定要簽服貿協定。我反而要告訴他們,你們也不要怕競爭,不要怕在沒有服貿協定下的競爭。」
 
〈回到教育,培養判斷能力!〉/向日葵(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
節錄:「歸根究底還是要回到教育。台灣應該更著力於培養理性的教育,讓孩子有機會從小就學習就事論事的討論習慣,建立思考邏輯和分析判斷能力。不會人云亦云,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管是支持或反對服貿的論述,我覺得應該讓人知道,不要被恐嚇的言語來混亂自己的判斷能力。」
 
〈國際學生看台灣〉/熊婕(波蘭的台灣留學生)
節錄:「學運十七天期間感謝海外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在波蘭的外國朋友因此知悉台灣的狀況。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反映大相逕庭。烏克蘭同學表示同情,希望台灣能平安;波蘭朋友眉頭一皺,表示現在世界怎麼如此不和平;奈及利亞室友卻對我說:這根本沒甚麼!在奈及利亞我們不抗議,一定是直接打起來,死傷不在話下。但是我們又能做甚麼改變?我們甚麼也不能做……。雖然她的這句話讓我失落了一個晚上,但更加讓我確信,我不希望未來只能保有這種無力感,我不希望台灣未來會像奈及利亞一樣,加入抗爭非死即傷。」
 
民主,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李凌瑋(雲林平面設計工作者)
節錄:「我認為服貿的爭議,其實不只是一個經濟的問題,而是一個政治手段,從擬定的內容的動機與依據、審議的過程、到企圖以一言蔽之、強行通過,甚至不惜傷害人民、分化人民,一切的一切,早已非單就經濟面出發,它所包裹的是比經濟衝擊更可怕、更黑暗、更邪惡的東西,讓中國在台灣生根,慢慢的用盤根錯結的方式穿透吸收整個台灣。」
 
期待台灣人的自省自覺〉/沈雍士(雲林文字工作者﹚
節錄:「國家機器已擺明與人民對幹的今天,台灣唯一的亂源就是媒體、媒體還是媒體,別無其他。媒體幾乎全由中資直接或間接掌控(…)。台灣人的前途,當然不由全體中國人決定,但台灣人又決定了什麼?」
 
台灣年輕人的「其他選項」?〉/Kowloon Annie關心台灣的香港居民
節錄:「在我看來,台灣敵不過中國的經濟規模,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然而,我們還有哪些其他的選項,讓台灣的經濟可以更加自主?專注於反對中國的政策或ECFA或許是一個快速的解決方法,但效果不。目前為止,我已經聽到太多關於「中國影響」會造成什麼後果的論述,卻很少看見有人闡明在順應或反抗中國的影響之外,還有什麼其他選項。從現在起的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台灣的年輕人還能擁有哪些不同的選擇?我們能給下一代的願景又是什麼?」
  
318學運過後〉/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節錄:「大學生走入民間,這是何其辛苦與不易的事,因此,民間之NPO如何發揮平台作用,下鄉蹲點,觀察、學習、實踐,在最需要的地方開花結果,是期待,是考驗。當然,這挑戰很大,學運者個人與組織間如何對話,如何增進彼此更多的信任,如何獲得社會更多的實質支持,就像地震一樣,救難初期愛心湧入,但進入重建期,已不多見願意支持長期社區營造的資源,如此的話,學運工作者,也只能淪為倡議者的角色,而無法在現實的社區社會生活中,試著實踐自己的理想。彼此敞開心胸,體貼彼此的善意,學習彼此的信任關係,在對話中重啟政府與民間社群協力治理的模式,或許才有可能建構台灣新的未來。」
  
編輯室推薦】
 
〈家事、國事、天下事,皆為你我的事〉/謝冠妃(主婦聯盟基金會台南分會委員)

節錄:「選擇食材、料理餐點、使用清潔劑、沐浴洗髮,其實每一個決定、每一件家事都影響土地、水源與空氣的潔淨,甚至可以說關係到國家的未來與人類的存亡,或許有人會想『也沒那麼嚴重吧?』只是多用一個塑膠袋而已,但正由於眾多個不以為意的『多用一個塑膠袋』,我們讓石化大廠繼續汙染天空與河川,讓垃圾焚化廠產生了更多有毒的飛灰底渣。國家大事,是由無數眾多的個人家事集結而成,我們所關切的環境與社會運動,也是眾多個人的家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起源與宗旨,也是由一群被認為只管家事的『家管』主婦開始。」
 
〈挺服貿與反服貿的唯一出路:永續經濟,一個以土地為優先的經濟學〉/李宜真(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編專員)

節錄:「『成長』讓生活變好了嗎?(…)想先請各位抽離現有正反服貿的議論,拉高視野思考下列三大問題:一、經濟成長是否是當下最需要的?二、你我為何選擇居住在台灣? 三、你我的下一代會過怎樣的生活?」
 

「饗響公共論壇──服貿系列專題」在本期暫告一段落。如果您對此系列論壇有任何想法,
歡迎來信給饗響,(shine.yunlin@gmail.com),感謝您的一路相伴!

-----------------------------------------------------------------------------------------------------------------------------------------------